青岛培训 培训新闻 相隔重洋,如何维持亲密家庭关系?

相隔重洋,如何维持亲密家庭关系?

雅思 成都华樱外语培训 2018-04-01 16:46:45 420浏览

相关标签: 雅思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近期引爆加拿大华人圈的新闻:

事件大概情况如下:

27日晚上有两名中国留学生在多伦多发生争吵,升级为肢体冲突,最后一人重伤不治身亡。警方通报称,两名中国学生分别是19岁男子,姓WANG以及姓FAN。凌晨2点间警方接报后赶到,97年中国留学生,王同学,已经被打伤脑部,昏迷不醒! 28号凌晨1点左右, 医院宣布伤者头颅伤势严重,抢救无效,停止了为他继续供氧。据悉,整个事件因为两名男生和一名中国女留学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有关。28日,打人者FAN同学出席了法院的第一次开庭,被以二级谋杀罪提起指控。等待他的,必是漫长的牢狱生涯。

 

 

 

多伦多总领馆宋领事表示:"中国学生因为感情纠葛发生打殴导致其中一人死亡,事件本身让人非常震惊。留学在外,父母都不在身边,发生问题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正确解决,不要再让类似悲剧一再发生。"

 

我相信所有的人听到这样的消息都唏嘘不已,但我们更应该从这个事件关注到我们的留学生,特别是低龄留学生在国外的真实生活,无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甚至是感情生活。如果这两个孩子的家长跟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相信能够提早的发现孩子出现的情感问题,及时的进行疏导,也就能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这样也是我们今天想要引出的话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跟我们的孩子维持亲密的家庭关系。

 

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到底面临哪些实际的问题呢?:

 

抛开学业不讲,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语言能力不足

 

我们的孩子,即便是雅思能够考到6.5分,甚至7分,7.5分,但也是应试的分数,在实际生活中以及学习当中,语言能力还是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身处国外,我们是和母语为英语的当地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当地的俚语,在课堂上也会有很多专有的英文,这些是我们的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没有接触到的。因此,我们大部分的国际学生初到国外,通常会有3个月到半年的适应期。

 

 

 

第二点,身处异乡的孤独

 

离开了我们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我们的父母,离开了我们的小伙伴。我们的留学生在国外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独立生活以及尽快的适应当地环境,结交新的朋友。经常听到我们的学生来向我们倾诉,在国外的生活刚刚开始的时候很孤单,因为有时差关系,也只有晚上跟国内的小伙伴聊聊天,经常发我们成都的各种美食,感叹家乡的各种好吃的好玩儿的。这些其实都是身处国外的孤独感带来的对家乡的思念,也是我们刚刚到国外的留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第三点,与父母的交流沟通

 

我们发现很多出国留学后的学生会出现两种现象,一种是跟父母有说不尽的话,随时挂在嘴边的就是想家,想爸爸妈妈;另外一种,相反,是跟父母没有什么话好说(这部分占多数),父母在国内随时关注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微信,电话不断,恨不得马上买个机票飞过去看看孩子的情况,但是孩子的反应却比较冷漠,感觉没有什么话跟父母说,经常是匆匆几句话就挂断了电话。这也更让我们的家长担心。

 

 

 

前面讲到了我们的学生遇到的问题,不难看出除了学业问题以外,我们的孩子遇到的问题主要在心理层面。作为最亲的人,我们的家长又做的怎么样呢?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我们的学生跟我们经常提到的对于家长的抱怨以及由此我们分析出来的一些国内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沟通问题。

 

 

 

第一:家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始终是孩子,想法都不成熟,一味地否定孩子

 

记得今年在给一个学生做申请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对父女。这个女孩子自己非常喜欢计算机工程相关的专业,所以在定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都是选择计算机专业比较好的学校,但是女孩的父亲却认为孩子的数学不是特别好,担心孩子学不好计算机,认为女孩子应该选择商科。就在这个专业选择上,父女产生了矛盾。就这个专业确定就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后来,孩子也跟她爸爸说,“你要给我选商科专业也可以,反正我到了学校还可以去换。”我们在父女中间也一直在进行协调,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我们认为需要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也需要跟孩子分析这个专业选择的利弊以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外面的社会太复杂,遇到一点点挫折都不忍心教育孩子,怨天尤人

 

也是今年申请中遇到的一对母子。孩子在国内读大一,想要申请去读本科,又要准备雅思,还要准备文书,压力比较大。在申请材料准备中,学生母亲就觉得孩子的压力太大,所有的材料都是母亲来准备,一些必要的文书也没有让学生介入,最后在即将递交申请的时候,学生母亲终止了申请,觉得孩子压力太大,把申请延期到了孩子国内本科毕业后再申请研究生。

 

 

 

第三:家长特别关心自己的孩子,事无巨细,最后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跟家长讲

 

这是去年我们去加拿大读高中的男孩子。本身这个孩子就比较内向,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话不是特别多,特别是有母亲在场的时候。学生去到加拿大以后,起初母亲随时都微信和电话联系学生,这个孩子要么就是说了几句就挂电话,要么就根本不接妈妈的电话。学生的妈妈就非常紧张,也多次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联系学生。在后面的沟通当中,我们发现,孩子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在加拿大有学习安排也有自己的课外活动安排,妈妈给他打电话经常问得非常的细,觉得妈妈太啰嗦了,与其说了又被妈妈追问很多问题,还不如不说。

 

 

 

通过刚刚的几个案例,我们或许能够体会到我们作为家长面临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跟自己孩子的沟通当中面临的困难。

 

 

 

我想再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与父母的影响密不可分,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亦是如此,他曾坦言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很艰苦,再加上兄弟姐妹七人,父母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去教导任正非。最穷的时候,家里仅有的口粮就装在一个小瓦罐里,可是饿得头晕眼花的任正非从未打开米罐去抓一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这样做了,也许就会有一两个弟弟妹妹饿死。他选择了忍!

 

 

 

其实,小小的孩子哪里懂什么叫克制和忍耐?!不过是因为任正非悄悄观察母亲,发现她时常饿得走路都打颤,却依然强撑着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母亲忍饥挨饿的样子给任正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果然,母亲的坚忍踏实与无私奉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任正非,后来他就成了我们眼中那个成功的企业家。

 

 

 

董仲蠡[lí]在他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中讲到: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便是教育巨大的缺失与悲哀。

 

 

 

我们的多少父母勒令孩子要好好学习,自己转个身却看起了电视打起了麻将玩起了手机,还不忘苦口婆心地告诫孩子:儿啊,爸妈没文化教不了你,学习只能靠你自己了。

 

 

 

其实,不管我们是谁,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这也是本次我想要分享到的我们此次微课堂主题“相隔重洋,如何维持亲密家庭关系”的核心思想以及黄金法则。父母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运气和修养。

 

 

 

在此也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1、和学生共同成长,面对问题

 

时代在变化,知识信息都在不断的更新,作为家长的我们,也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个时候,正是跟我们出国留学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好时机。

 

 

 

2、重新定位双方的关系,建立一个关系平等的“朋友”关系

 

国外的教育一直强调亲子关系中的一种类似“朋友”的平等关系。因为这样的“平等”,才能够让孩子敞开心扉与父母分享他的经历,也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寻求父母的帮助。

 

 

 

3、换位思考,换种表达方式来帮助学生

 

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也都不喜欢被人命令做什么事情。作为父母来说,我们应该学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转变我们固有的父母说的就是对的这样的老观念。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我们应该想到如何去达成这个目的,那么采用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很灵活。特别是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先换位思考他所面临的问题,他的考虑是什么,再进行引导和沟通,一味地指责反而会让我们的孩子疏远我们,适得其反。

 

 

 

4、将眼光放长远些,放手让孩子去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一直在说,现在拿到了名校的录取,并不代表你最后能够从名校毕业,即便从名校毕业,也并不代表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们的眼光更应该放的长远一些,真正是要培养孩子独立生存在这个社会当中的能力,除了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也尤为重要。

 

 

 

5、让学生真正的“出国留学”

 

想想我们花那么多钱,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初衷。国外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能够生存在这个社会的独立个体。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拥有“全球公民意识”的“世界人”。摒弃一些固有的传统思维方式,才能更多的接收新的理念,新的知识,也才会促使我们进步。


 

继续浏览有关雅思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