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再次成为焦点,直面教育资源不均
中小学 成都优胜教育 2017-05-04 15:40:10 862浏览
教育资源稀缺一直是国民议论的话题,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亦或是高考,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是如此。眼下小升初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3月的一个周六,傍晚5点半,北京海淀区复兴路上的一栋建筑内,一个父亲把女儿扛在肩头,在人群中挤上楼梯,最终进入一间教室,看似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女儿睡意正浓,丝毫不为外界所扰。这座六层楼被4所课外培训机构瓜分,所开课程从学前到六年级不等。
其中一间教室里的课程是初中英语(精品课),上课的都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有的是为“小升初”的考试做准备,有的则是担心在升入优质初中后跟不上进度,被家长早早送来“预习”。
在北京,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科教重镇”海淀区,这幅画面在家长眼中习以为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遍追求带来了“小升初”阶段的激烈竞争,学生能力和家庭资源都是竞争的资本。
北京市教委的治理手段从2014年起趋于严厉,包括叫停奥数和地下考试,原有的条子生、共建生、点招等十多条择校通道被渐次关闭,全面推行就近入学和电脑派位。不过,由于各校、各区域之间仍面临教育资源极度不均,一些优质校维持着招生特权,明里暗里挑选生源,择校热难以真正冷却。
择校通道继续收紧
“西城区今年还有推优吗?我们学校正在启动三好学生的评比。”3月9日,一个北京小升初家长QQ群中弹出一条消息。
由于正式的文件尚未出台,没有人做出回答。所谓推优,指的是“三好学生”等荣誉的获得者,在“小升初”时能够在特定学校获得优先录取资格。在教育咨询机构闻风教育的创办人闻风看来,对推优的诟病由来已久,它将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效果并不好。
推优生主要存于西城和海淀两区,其他区县基本已经取消,即便在这两个区,“推优”这一名词此前也被类似功能的“有条件派位”和“第一次派位”取代。海淀区在2016年的第一次派位环节录取学生1702名,占全体升学学生的9%。
上一篇:如何做好互联网的策划
下一篇:大连品誉-营销师与策划师必备素质
猜你喜欢
-
成都中小学美术与特色课程班
电询
人气2165
-
成都奥数辅导班
电询
人气1143
-
成都中小学托管补习班
电询
人气1139
-
成都初高中个性化小班辅导
电询
人气1133
个性定制课程
优惠课程
优质教育机构
根据需求定制课程